她的婚姻愛情,如同她筆下《鳩那羅的眼睛》一般,就像一座絕望而死寂的圍城,如同一座墳墓,從進入的那刻便是結束。
她就像是被鳩那羅還是太子時獵殺取下幾百頭鹿眼睛食用,鹿王要報復鳩那羅而化身為人的王后,她帶著仇恨卻癡戀上了鳩那羅,而鳩那羅卻始終殘暴冷漠。
絕望的王后最終挖下了太子鳩那羅的眼睛,然后自殺而亡。
她便是著名大作家,一代才女蘇雪林。
左:瓊瑤 右:蘇雪林
1897年,蘇雪林出生在浙江瑞安的書香世家。與一眾其他書香門第,培養自家的孩子讀書識字,大家閨秀詩書自華的理念不一樣,蘇雪林的祖母生活于晚清,她始終秉承著封建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想法,以至于蘇雪林并沒有辦法像自家父親叔父,兄長們一樣去學堂讀書學習,考取新式大學。
百無聊賴的蘇雪林只好跟著父兄在名不正言不順的私塾里習得幾千漢字,之后哥哥們只要一放假便給她帶去很多課外讀物,小說雜志這類的書籍,對閱讀如饑似渴非常感興趣的蘇雪林就這樣逐漸打下了她成為作家的基礎。
蘇雪林家說起來還算是大文豪蘇軾的后裔,她的母親出身官宦人家,作為曾是大家閨秀的她很想讓女兒也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但迫于家里封建刻板的觀念,拗不過蘇雪林的祖母,做好讓步作罷。
從小生活在如此壓抑的封建家庭環境中,閱讀群書的蘇雪林變得非常叛逆且向往自由,她從開始記事起就想方設法想要逃離這個家。
蘇雪林去到私塾,雖然是個女子,但是她卻熟讀《千字文》、《三字經》等名典經著,每次考試也名列前茅,直到哥哥們考取了外面的學校,而蘇雪林只能輟學回家,郁郁寡歡的蘇雪林便一直饋養家中,直到十八歲那年,家里開始給她物色,準備著手她的婚事。
我雖為女子,但我不想就這樣嫁了人一輩子,相夫教子就過去了。
蘇雪林心中憤憤不平,從小就埋下的叛逆與對自由的向往,讓她十分抗拒家里想要給她包辦婚姻。
于是,她選擇了逃避。
她瞞著家里人跑去了北京高等女子師范學校當旁聽生。就這樣,在那里她認識了在那里念書的廬隱、王世瑛,他們成為了同學。
在學校里,蘇雪林得到了胡適、李大釗、魯迅等知名教授的教導,為她日后在文壇大放異彩更鋪墊上了一層厚實的臺階。
1921年秋天,出逃的蘇雪林害怕家里安排給她的相親,于是年僅二十四歲的她決定孤身一人遠渡重洋,去了法國留學。
脫離了家里的蘇雪林獨自一人在國外,人生地不熟,從小在家就嬌養習慣了的蘇雪林感到非常的孤寂煎熬,在法國求學的日子,她都很不習慣國外的生活習慣、文化差異。
三年后,父親給蘇雪林寫來一封信,說蘇雪林的母親病重。
在拿到家書的那一刻,蘇雪林是歡喜又憂心的,一是她收到了來自遠方的思念,二來她很擔心母親的狀況,但很快,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她開始有了疑慮。
家里是否放棄了對自己的婚姻的把控?母親真的病得這麼嚴重?
懷著忐忑疑慮的心態,蘇雪林對母親的擔心還是戰勝了她的懷疑猶豫,于是她從法國趕回了家。
回到久別的家中,母親確實臥病在床,蘇雪林開始了照顧母親的日子,但沒多久,一直放心不下女兒的蘇母,給她安排了一門親事。
母親希望她和一個叫張寶齡的男子結婚。
蘇雪林內心十分抵觸抗拒,這個讓她最初逃離家中的問題再次困擾她。
但母親的病情日漸加重,蘇雪林面對身體越來越虛弱的母親,她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再任性下去,她或許很害怕辜負了母親的期望,畢竟母親也想見到她快點成家,過上安穩的日子,更何況她的年紀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已經不算小了。
1924年,在父母家里人的安排下,二十七歲的蘇雪林嫁給了她從前素未謀面的張寶齡。
蘇雪林的父母因為蘇雪林先前的叛逆,已經很為她著想,雖然是一門包辦婚姻,但蘇雪林父母為了找一個會疼愛女兒和能與女兒匹配的男子,也是煞費苦心地找到了同樣曾是在國外留學的張寶齡。
張寶齡家境富碩殷厚,還是家中長子,留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回國后還成為了年輕有為的造船工程師,不管放在那個年代還是現如今,那都可謂是妥妥的高富帥,在各方面的條件無可挑剔,更重要的是張寶齡為人十分實誠,也并不花花腸子,與蘇雪林本應該是郎才女貌,是一樁很多人夢寐以求都求不來的婚姻。